科技類簡報首獎:24 Reasons why Twitter sucks!
作者:Henrico Dolfing
這個簡報用到大量的「留白」技巧,這對於國內的傳統簡報來說,可能會相當不能接受。因為受過傳統教育的我們,總會覺得留白是一種罪惡,想盡辦法把空白處要填滿。
實際上版面的留白是用來提供一個透氣的視覺空間,用來導引讓觀看者視覺能夠集中。留白的適當,可以讓文字或是圖片之間有層次輕重之分,提供最直覺的閱讀感受。
值得注意的是,留白不一定就是白色,你也可以「留黑」,用黑底白字來營造效果,但黑底白字給人的感覺會比較沈重。另外,就算是同樣的文字內容,同樣的字體,相同的兩張投影片放在那裡,採用「留黑」設計的投影片,總會比採用「留白」的投影片首先吸引到人的目光。
注意「24 Reasons why Twitter sucks!」某些投影片有同時「留白」與「留黑」的設計,比較重要的字詞總是放在「留黑」的那一塊。
Business類首獎:Eco-nomics, The hidden costs of consumption
作者:Joshua Beatty
在簡報中引用圖表或是數據在所難免,但我們常常在一些行銷會議或是趨勢說明會中,看到一大張密密麻麻的表格,然後搭配五顏六色的折線圖,演說者告訴你從圖表上可以看出從第一季到第三季公司的成長多少,然後淨利多少,這些是從哪些消費者得來的……但是你看著那密密麻麻的圖表,卻什麼都看不出來。
這種簡報最大的問題就在於,圖表也需要整理。你不能直接將公司的損益平衡表COPY到簡報上,因為沒有多少人看得懂這麼複雜的圖表,一張投影片也無法說明這麼多的事情。就像文字轉換到投影片上需要簡化一樣,圖表在投影片上呈現的時候,也應該要簡單化。
「The hidden costs of consumption」,以清晰易懂的方式將圖表簡單化。一開始以說故事的方式,說明一個普通美國人,他一年的花費有多少,其中又有多少社會的「隱藏成本」。整個流程採用說故事的方式,在其中最難的隱藏成本的數字說明卻淺顯易懂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